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物流 > 正文

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15-12-09 11:04:52 互联网

为推动我国港口发展,加强港口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从我国港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出发,分析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趋势,并结合国内目前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加强港口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完善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服务体系;重视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港口是国际海陆间物流通道的重要枢纽,也是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和综合物流分拨配送中心,它在现代综合物流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作为综合物流分拨配送中心,港口不但负责仓储、分拣、理货、配货、分拨、倒装、分装、装卸、加工和配送等环节,还负责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工作;作为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港口有利于吸引产业在港区的布局,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汇集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逐渐成为区域产业中心、商务中心及信息中心。通过现代综合物流的运作,港口正在成为全球经贸运输链上的重要成员。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的必备条件,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如条形码、自动识别、自动分拣、卫星定位、自动仓库、物流仿真、辅助决策等技术)保证物流环节之间的紧密配合和协调,开展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交易,并集中办理各种手续。面对港口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有必要对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推动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

1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内容

电子商务的应用目的是实现港口物流信息化,实现交易双方以及物流企业、运输公司、银行、电信、保险和管理等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为此,需要建立覆盖辐射区内与港口业务相关的所有商业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实现信息充分互联、信息资源共享和自动交易等。

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见图1):首先,实现港口物流信息系统内部功能,具体包括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内部网络通信、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电子单据传输的规范化、物流作业管理的辅助决策等;其次,实现面向社会大众的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信息化功能,主要使物流企业通过现有的Internet或Intranet为货运交易双方提供中介服务;最后,实现结合物流企业、专业运输公司、电子商务交易双方、银行、证券、基金、信托、典当和保险等中介组织的大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信息化,主要解决港口企业与其他组织间的业务接口、电子单据传输标准、电子支付和认证体系、网络安全等诸多问题。

随着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一些港口通过筹建各类交易平台,充分利用港口资源和交易平台的网络优势,为客户提供“一条龙”物流服务。例如,秦皇岛港通过建立煤炭交易市场,举办煤炭展销会,为用户提供各种煤炭物流服务,并负责代售、代运、代结算。秦皇岛港还根据煤炭用户的要求,组织专家对进港煤炭进行采样化验鉴定,准确配制低硫、经济、适用的优质煤,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成功拓展港口物流的产业链和服务范围。广州港作为华南地区最主要的煤炭输入港,通过构建华南煤炭交易中心,以网上交易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优质、稳定的煤炭供应服务,协助客户完成煤炭的采购、发运,通过铁路按时、保质地把煤炭发送到客户指定地点,为客户节省物流成本。

从国外港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物流技术的运用使港口的电子商务含量大大提升,电子商务物流的加强使港口功能得到极大拓展,全球物流、共同配送、战略伙伴协同、智能化管理等成为物流发展的主要趋势。港口除了继续发挥货物转运功能外,还主动参与和组织与现代物流有关的各种业务活动,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主要基地,并在国际分工和产业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欧洲港口管理者提出“港口是‘虚拟物流链’控制中心”的理念,强调港口物流必须建立在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形成发达的“虚拟供应链”,提高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服务能力,缩短物流信息采集和交换时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供电子订舱、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申请、结算、缴(退)税、虚拟银行等“一站式”网上增值服务;依托“虚拟物流链”建设服务于全球的“虚拟港”,扩大港口的腹地范围,通过“虚拟物流链”保证港口物流供应链上任何一环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从而实现整体功能最优化的物流服务目标。

2国内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发展现状

“十五”后期,交通运输部在上海、天津、青岛、宁波、大连等港口电子数据交换平台的基础上,陆续开展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系统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有力地促进港口现代化建设,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加强港口与口岸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协同,提高通关效率,为港口发展创造优越的口岸环境;二是应用物流供应链技术,建立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枢纽网络系统,实现物流过程的数据集成,形成集成化的物流信息中心,大大方便区域物流企业;三是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实现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网上交易和电子支付;四是完善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相关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以标准化为基础的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五是整合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相关业务流程,成功实现信息技术与相关业务环节的结合,大大改善港口综合服务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港口向第三代港口的转变。

2.2存在问题

我国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发展还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例如网上交易法制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配送货物效率有待提高等,而最大的阻碍在于我国港口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一方面体现在各个业务管理部门与港口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进展程度不同,另一方面体现在不同地区港口、内河与沿海港口间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国内只有少数港口实现港口物流的电子商务功能,大部分港口的电子商务功能还处于摸索阶段。一些地区信息化层次低、规模小。这种不均衡直接影响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共享,影响港口物流和电子商务建设综合效益的发挥。经由港口的国际物流业务无法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一站式”完成,难以满足客户,尤其是国际客户的需求,大大影响港口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发展策略建议

物流信息化、全球化和一体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现代化管理、信息技术和网络为支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性物流服务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还不完善;第三方物流服务发展滞后;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人才缺乏。针对这些问题,对我国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提出策略建议如下:

3.1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

我国应继续加大在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做好物流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港口规划和建设可根据港口的比较优势进行,促使港口之间形成错位竞争,引导港口间竞争的良性发展,以达到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合理化和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改变目前我国港口物流各部门重复建设、互不协调的现状。建立以港口为中心,集仓储、中转、配送、加工、信息服务、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运输枢纽型物流园区;建设集港口通关、航运服务、物流信息、船舶经纪、金融保险服务等于一体,具备政府管理服务、港航及关联企业集聚运营、信息集散等功能的航运服务集聚区,吸引相关产业在港口城市集聚,促进港口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发展,推动港城合作和区域合作,形成比较完整的全国性港口物流体系网络,推动港口物流业向集团化、联合化、规模化等方面发展,为发展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完善服务体系

我国港口应尽快实现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对装卸、搬运、配送和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采取多种方式与运输企业或货主建立联盟,完善物流经营网络和配送环节,从根本上提高港口服务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尽量减少物流配送过程的中间环节,使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真正体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经营优势,通过推动电子口岸跨区域、跨部门的联网应用,促进“无水港”等腹地与港口之间的信息联通,实现异地订舱、异地报关、全程货物监管等功能,为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提供完善的配送服务;充分利用港口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港政、引航等部门的信息,以及监管、技术和设备等资源,联合相关主体,形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政企互动、联合推进的发展模式,推进市场交易、港口物流的发展,推出面向各类用户的信息、管理、技术和交易服务平台。

3.3重视培养专业人才

加大相关高校港口物流学科建设和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港口物流专业,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培养适应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完善为港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投入体系。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鼓励留学归国人员到沿海港口城市创业。开展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形成支撑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实用型人才队伍。

4结语

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和国际物流链的重要节点,港口在发展现代物流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潜质。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物流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标准化发展,社会公共物流平台正逐渐形成。这为港口融入现代物流业提供极佳的机遇。因此,开展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推动港口功能的转型升级,带动产业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延伸。

相关阅读

首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