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数字化 > 正文

两院院士谈新型工业化 “数”“智”成热词

发布时间:2023-10-08 10:48:02 中国电子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中国电子报》邀请两院院士就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表真知灼见, “数”“智”成为其中提及率极高的热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数字经济与工业实践深度融合是实现新型工业化重要路径

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新技术正在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用新型工业化替代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将持续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

数字经济与传统工业实体深度融合,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路径。由此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应用模式和新型工业生态,能够创造出覆盖工业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智能制造体系,对于构建我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要做到“核心技术不断突破、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顺应了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发展趋势,是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马於光: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离不开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新型工业化,需要对各个重点产业的核心问题和投入重点进行分析,既要面向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要着眼于长远布局,实现核心技术及源头技术的突破积累。

当前,我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工业体系发展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上下游的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持续加力发力。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具有一定的优势,我国具有统一协调的能力,比如高校正在加强有组织的科研,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也需要有关各方面向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选好发力方向,一方面强化新型举国体制带来的优势,另一方面避免过度投入导致的重复和内卷。

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持续加力发力。加强加快核心及原创性技术攻关,要从最基础的教育开始,从娃娃抓起,培养全社会注重科学、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等主体发展自己的特色和特长。诸多有特长的人才在自己专注的方向上进行长期研究,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创新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

材料工业的未来建立在数字之上

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新材料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区域竞争的热点,是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重要支撑。面对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新要求、新目标,新材料产业应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核心路径,全面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发展效能、发展水平。

材料工业是流程工业,材料工业的未来建立在数字之上。我们要立足材料研发/设计—制备—应用一体化,强化数字研发,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材料研发“第四范式”,对材料海量数据提取总结“材料—成分—结构/组织—工艺—性能”关系,实现材料设计、工艺优化、性能/质量提升、新材料发现。加速前瞻性产业布局,围绕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6G通信、宇宙探测等未来领域,加快开展关键材料基础前沿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催生更多新材料新产业,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通过材料体系自立自强实现产业体系自立自强。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德沛: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正在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主要方向

我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分正确。通过坚守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能够巩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保持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避免经济“脱实向虚”。当前,我国已形成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新型工业化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采用了新技术进行改造,让工业发展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新变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并不是割裂开来的,数字经济实际上是由实体经济被新技术、新手段改造而成的。数据、计算、网络和人工智能这几大要素让我国工业变得更有竞争力,让我国工业能够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世界、更好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获得更好的投入产出比。

现阶段,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的结合越来越广泛、深入,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正在成为全球传统工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

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显示产业集群

作为信息交互的重要端口,显示产业已发展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性支柱产业。我国显示产业历经20余年突破“少屏”困境,显示技术快速发展,产业不断升级跃迁,目前已经进入全球显示产业第一阵营,引领全球液晶面板产业发展,在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领先地位。

未来,我国显示产业需鼓励显示面板龙头企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采用市场化手段带动上游企业发展,在关键材料、核心设备和零组件方面开展多层次生态合作,带动上游企业在关键技术和底层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我们要做好新型显示技术布局,抢占产业发展高地,加大新型显示技术研发力度,持续加速产业化进程,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强化科技型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驱动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

新型材料是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型材料是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抢占未来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领域。新型材料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驱动力。它对产品性能、质量和创新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对整个新型工业化的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具备很多优势,其中包括具体的市场、完备的产业链等。同时,我国政府一直将科技创新和新型材料列为重点发展领域,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优势。

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加快对传统制造业的提档升级,提升智能化水平。从基础研究开始,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精准智能化学等改变学科研究范式的研究方向。同时,对材料加工制造等工业流程也要进行智能化改造,结合机器人自动化技术等,大幅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加工的精准程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产业基础再造与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夯实新型工业化基础

新型工业化是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后开创的新工业化道路,是新时期、新目标、新格局下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战略任务,以创新为主要动力,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核心路径,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基础再造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与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五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是打赢产业基础高级化攻坚战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围绕具有技术集中度和含量高、系统成套复杂、附加值高、带动性大等特点的重大装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事关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保证和重要引擎。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智能制造是推进新型工业化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智能制造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它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生产模式、技术、生态。

智能制造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个性化定制、资源优化配置、绿色环保、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实现人才结构优化等,进而加快推进中国工业的五个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的数字转型与智能化升级,使我国制造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智能制造有助于我国在重点领域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升级制造业产业结构,显著增强制造业企业实力,提升制造企业数字化普及率,推动龙头企业加速发展壮大,显著加强和提高我国实体经济的水平、实力及在全球的经济地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工业软件正在成为工业智能制造的核心

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我们要对人类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入研究,加深对新时期、新格局下,工业和经济发展规律的探索和认识,尤其是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制定出一套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的新方针、新举措,能有力地促进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将实施新型工业化的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中国庞大的制造业支撑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今天我们进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实施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如何迅速补齐中国在工业软件领域的短板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工业软件正在成为工业智能制造的核心,被誉为国之重器。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达到高质量发展,都需要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软件。这也表明工业软件在我国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能。我国具有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在广阔的工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应用场景,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知识体系和人才队伍,再加上我国具备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人才优势,这为克服中国工业软件薄弱环节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我们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新型工业化打牢人才基础

进入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以科技进步为重要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要求,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要趋势,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推动制造业发生根本性变革,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要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高等教育资源的支持。高校源源不断地培养各类优秀人才和创造新的知识,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中、在服务新型工业化建设中都大有新作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型工业化聚焦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绿色低碳等,未来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将成为产业急需。着眼未来,需加强高等教育资源的投入,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提升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增设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人工智能、区块链工程等新型工业化专业,培养更多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首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