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PMI指数 > 分析结果 > 正文

8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回升到53.1%

发布时间:2006-09-01 09:13:17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2006年8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1%,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制造业PMI经过前两个月短暂回调后,出现小幅的回升,表现出中国制造业经济增长趋于稳定的基本特征。从去年1月起,PMI指数已连续20个月高于50%,显示中国制造业经济继续处于增长周期。本月PMI中上升比较明显的指数为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积压订单指数,分别比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2.8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新订单、生产、出口订单、采购量指数保持较高水平,达到或超过55%。需要注意的是,购进价格指数在连续四个月保持60%以上水平的情况下,本月指数仍接近60%,此外进口指数下滑到50%以下。多数企业反映,由于原材料、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流动资金短缺、市场价格不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除此之外,企业反映运输紧张的问题有所突出,值得关注。针对8月份中国制造业PMI调查结果,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认为:“7月份中国工业增长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都出现了小幅回落,与7月份的PMI指数走向一致。表明PMI指数对于经济走势有一定预警作用。当然,由于指数编制时间还不长,这一作用的稳定性还需要继续观察。8月份PMI指数回升幅度不大,与经济运行态势大体一致。可能预示未来经济增长高位趋稳。此外也反映企业对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预期渐趋稳定。” 8月份PMI的回升,主要受新订单、出口订单和生产指数拉动。由于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国内需求较为强劲,8月份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升势较为显眼。8月份出口订单指数与上月基本持平,略降0.2个百分点。由于出口持续强劲增长,外贸顺差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上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增多,近4个月以来,出口增势有所放缓。但是国际市场需求较为旺盛,加之国内市场产品供应充裕,企业出口积极性较高,目前出口订单依然保持远高于50%的水平。新订单与出口订单持续增长,导致积压订单上升。积压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2个百分点,达到50%的临界点。应对需求上升,制造业加快了生产活动,本月生产指数上升0.5个百分点。虽然如此,但制造业从业人员并没有因此增加,从业人员指数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这表明当前的生产活动扩张并没有超负荷运转,制造业产能扩张的空间较为宽松。产成品库存指数较上月下降,主要是因为新订单上升较多,生产的提速没有赶上需求的增长,一些企业为满足需求动用了部分库存。为应对生产的扩张,企业加大了采购活动。8月份,采购量指数较上月上升2.8个百分点,达到了3个月以来的高点。虽然采购活动活跃,但供应商配送并没有因此延迟。购进价格指数在连续4个月高于60%的基础上,虽然有微幅下降,但仍然接近60%的高水平,高居PMI各类指数之首,反映出能源、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一直困扰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8月份,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原材料、燃料价格高企导致企业采购成本较高,加之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收紧、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许多企业采购活动只是为了应付短期生产需要,原材料储备有所减少。近4个月以来,进口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 8月份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 是自去年7月份以来首次回落到50%以下,创下12个月以来的最低点,值得重点关注。表 2006年8月制造业PMI指标 (%)指标 调整后指数 比上月 PMI 53.1 上升生产量 56.0 上升新订单 57.3 上升出口订单 55.0 下降积压订单 50.0 上升产成品库存 44.5 下降采购量 54.9 上升进口 49.6 下降购进价格 59.7 下降原材料库存 45.1 下降从业人员 50.9 下降供应商配送时间 51.8 上升

相关阅读

首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