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企业案例 > 正文

中移陕西:“交易在线、供应可视、敏捷柔性、安全可靠”的供应链协同体系

发布时间:2024-01-25 15:55:05 中物联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分会

一、企业概况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28日,隶属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下设十个分公司。陕西移动作为网络强省、数字陕西主力军,致力于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服务经济社会民生,陕西移动的客户规模、网络规模、技术实力、服务质量均为省内行业领先,目前移动客户超过2800万、物联网客户超过2300万、宽带客户超过500万、电视客户超过370万,政企单位客户超过30万家。去年以来,全力推进“5G+”计划,开通5G基站超1.6万站,占行业总量50%以上,5G资费客户超800万,5G发展进入快车道。

二、案例背景

(一) 案例理念

供应商协同是指与供应商实现协同运作的活动,双方以“共赢”为目标,在公平公正、信任合约、利益与风险共担等机制的基础上,基于产业的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实现高效协作、供需匹配,促进产业链的降本增效、安全可靠、价值创造。为构建高效供应链协同体系,以打造“交易在线、供应可视、敏捷柔性、安全可靠”的供应链协同体系为目标。

(二) 案例背景

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全球通信行业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挑战,优化产业链布局,创新价值经营方式,催生出许多新的产业链协同需求。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供应链安全稳定、产业链结构优化升级等都面临了新的考验。商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挥各类供应链平台资源集聚、供需对接和信息服务等功能优势,积极接入各方信息系统,促进供应链恢复和重建,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整合和精准匹配。基于行业趋势、政策要求及公司发展等多重视角,产业链协同是企业发展与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 解决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按需供应模式,在当前5G+建设驶入快车道,中国移动CHBN全向发力大发展的背景下,供应链系统“链条长、协同差、成本高、效率低、不可视”问题逐渐凸显,已不能有效支撑公司“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需要。一是与供应商端到端业务流转的电子化程度低,各单位信息化能力不平衡,从采购订单、到货计划、发货通知单、到货证明等没有完全实现电子化流转,供应商无法及时准确获知订单相关信息,供应链的透明可视化不足;二是基础数据标准化、智慧能力不足,移动公司物料编码与供应商实物间语言不统一,交易数据资源整合不足,无法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挖掘潜在价值。

供应链痛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流程多:呈单一长链条单通道拉动特点,过程冗长(37个环节),配置/合同信息反复确认。

2、周期长:从需求到下单再到验收和支付,平均周期119天。

3、成本高:纸质单据进行流转易丢失,时间长,处理事情靠人情,管理成本难以降低。随着物流集中推广,导致暂存点和施工点物资库存激增,流转效率低、管理混乱、风险增加。

4、协同差:3次物资编码翻译,货物到哪儿?什么时候可以到不可知,订单和货物物流不对应,账实不相符,内控风险高。

5、效率低:3次线下文件人工传递,风险高,时间长。纸面盖章、签字多。货运信息全靠电话传递。导致财务回款周期长,供应商合作积极性降低。

为解决以上问题,陕西移动在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的带领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要求,顺势而为,聚焦协同痛点,稳步开展供应商协同研究与实践,构建“交易在线、供应可视、敏捷柔性、安全可靠”的供应链协同体系。统一交易语言、建立合作标准,以“融合共赢”破除传统供应模式下“低效、长链、不可控” 的痼疾。强化部门间横向协同,共同促进与供应商纵向贯通,打通供应链最后一公里,发挥出1+1>2的协同效果。

通过供应链协同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着力解决“内部环节多,流转耗时长;外部断点多,沟通效率低”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痛点问题。内部整合,拉通“需求、采购、交付、运营”四大要素。做到流程在线、过程可管。打通业务断点,交易实时传递、履行过程可视,提高项目运营分析效率;消除职责不清、执行不力的固疾,实现业务运行有序、效率提速。外部贯通,实现高效沟通、业务过程数字化。做到数据透明、计划共享。沟通有依据,协同无盲区。风险、成本、进度更加可控。业务参与各方共享需求与到货计划,统筹下单节奏、控制库存成本。

三、案例解决方案要点概述

(一)实施思路

实施供应商分类分级,着力开展供应商差异化协同,将供应商分为战略供应商、重要供应商和一般供应商三级,从战略、业务、技术等方面制定全要素协同策略,建设上下游协同平台,锁定战略资源,协调重要资源、覆盖一般资源,全面实施分层分级供应链系统协同。

建立供应商协同基线,线下交易全部转入线上。有能力的供应商采取系统对接方式开展协同,其他供应商由移动提供协同平台能力。

(二)协同工作模式

成立内外部协同专项工作组,对内涵盖采购、财务、计划、工建、法务等部门;对外涵盖各层级供应商和系统开发商、集成商。建立实践与创新“321”运作机制,即3个统一(统一思想、统一方案、统一标准)、2个联合(联合集团相关单位、统建省公司、内部相关部门;联合供应商、集成商)、1个落地(计划先行,严格落地执行),重点促成组织成员达成变革共识,存异求同;统一适配统建流程,聚焦主业务场景,去繁求简;联合内外部干系方按计划实施、确保方案落地。

优化供应链的组织模式,以深化内部协同为基础,拓展外部协同领域,集中资源解决流程痛点,努力实现全链条效率最高、成本最优。流程设计从“如何让周边部门配合自己开展工作”转变为“如何主动支撑上下游环节业务发展”;通过系统互联、业务融合,内部打破部门墙,外部开放合作边界,“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员少跑路”。

(三)主要措施

基于供应商能力现状持续牵引提升,聚焦成本、效率和风险管控,以数字化协同方案为基础,促进陕西移动与各级供应商的供应链融通发展,促进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全产业链的协同贯通。对应设计、需求、采购、建设、报账等五大环节,制定计划、配置、订单、交付、报账等五个协同方案包。五个协同方案包的关键举措和目标如下:

计划协同:通过需求预测、订单计划对接、计划联席会等措施,实现快速供应、降低呆滞的目标;

配置协同:通过设计典型配置、线上配置小签等措施,实现所购即所需、快速供应的目标;

订单协同:通过电子订单、电子印章、供应可视等措施,实现在线衔接,无缝交互、过程可视的目标;

交付协同:通过物料编码统一、模块化包装、PDA扫码出入库等措施,实现提高仓库出入库效率和准确率的目标;

报账协同:通过在线开具电子到货证明、供应商在线自助报账等措施,实现提升报账效率、合作共赢的目标。

实施协同流程架构重塑,以通过移动供应商协同门户实现协同业务为主,以与供应商实现IT系统接口贯通为辅。从省份作业和应用视角,落地五个协同方案包:系统和业务层面均需实现包括电子订单对接、电子签章、订单履行可视、到货计划协同、发货通知单协同、手机&PDA扫码入库、电子化到货证明、报账协同等环节在内的供应商端到端协同,实现供应商全流程无接触办理各项采购、物流业务。具体措施如下:

1、订单处理无纸化

与供应商实现供应链系统对接,对采购订单加盖电子签章后通过系统接口实时传递到供应商系统,改变了原先通过线下对纸质订单盖章并传递、在供应商内部流转的方式。订单信息直达供应商生产线,订单到货后在线开具电子化到货证明。从需求到付款全流程线上化,端到端集成管控。

实施订单无纸化措施后,订单处理周期每单缩短5天;移动侧节约订单录入和盖章工作量近500人天;供应商侧节约订单签字工作量60人天。

2、订单履行可视化

双方在线交互订单的供应状态和物资接收状态。实时将订单下达、激活、备货、发货信息建立系统对接,实现各节点协同,全流程可视。对外整合供应商供应经理、产品经理、客户经理多个沟通接口,确保信息源唯一保真;对内信息直达多层可视,履行信息同源,满足工程部门、计划部门、账管员、库管员等不同部门和角色的诉求,支撑建设资源、库房资源、资本开支资源等提前预留准备,有序供应。

通过订单履行进度可视化,应用人员以移动视角随时查看供应履行状态,双方沟通接口人从3个减少到0个,信息保真100%。同时便于采购和需求部门及时了解供应商备货、发货和到货情况,合理安排工程建设、运维和相关业务活动,有力支撑了公司各领域业务发展。

3、到货计划协同

通过双方系统互联,将陕西移动到货计划实时传送至供应商系统,实现到货计划沟通信息线上可视,减少沟通复杂度,提升供应商备发货的效率,缩短供货周期,提升供应柔性;供应双方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有利于“降呆滞”、“提周转”。

到货计划协同的实施,实现了从“预估生产”到“精准储备”,从“一次到货”转变为“按需到货”,从“供需不匹配”过渡到“供需动态平衡”。

4、发货通知单协同 & 手机扫码入库

实现物料编码映射和发货通知单在线实时传递,物资“一码到底”。供应商提前传递电子装箱信息(含订单、中国移动统一物料编码、数量、箱号等信息)至移动供应商门户,形成入库预约信息,应用条形码、二维码或者RFID技术,扫描箱码自动验证出入库任务取代人工点货,提升物流运作效率。

协同前,库管员需人工识别入库物资并手工录入上架。协同后,库管员一键扫码,自动完成物资入库和货位归类,实物与账务完全匹配,减少人为操作失误,避免有实无账和有账无实,保障了实物流转安全和转资准确。

5、到货证明电子化

到货证明是到货验收的重要凭据,在供应商申请付款和保障账实一致方面必不可少;协同前到货证明需随每批次货物接收线下开具并盖章;协同后到货证明实现了电子化对接,订单到货齐套后在线开具加盖电子签章的到货证明文件并通过线上传递,避免了虚开到货证明的违规风险和供应商多次跑腿问题,后续供应商可直接关联电子化到货证明文件发起线上自助报账。

线上贯通实物上架、资本开支确认、入帐、到货证明签发,信息流/实物流一致,合规机制更健全;快递按天计转为分秒级线上传递。

6、报账电子化

供应商在协同门户网站自助发起报账流程,报账涉及的文档电子化(包括电子订单、电子到货证明,请款通知书等文档),通过供应商门户收集完整后,推送到中国移动报账系统完成报账单审批和资金支付。同时实现报账进度可视,供应商在协同门户网站可以实时查看报账单审批进度。

通过报账电子化和可视化,实现了5套文档无纸化(报账申请/合同页/订单/到货证明/验收证明等)、7个角色零接触处理(物管员/料账员/报账员/项目经理/订单经理/财务部/供应商)、预估全套文档处理周期缩短30天以上。

(四)技术运用

2020年“十四五”规划首次将数字化纳入产业体系,数智化供应链被作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有力抓手,鼓励创新融合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加速推动数字化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价值。陕西移动在供应链协同研究与实践工作中,也在不断进行新兴技术应用的研究与探索。

5G网络的建设有效改善了数据传输速度、减少网络拥堵,为协同的信息共享建设了高速公路;物联网技术在数据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更新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为协同的应用场景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基础;大数据技术在持续提升数据质量和规范的基础上,深挖数据价值,为供应链多角色、全业务提供可视化、多维度的统计分析、智慧决策。另外,在双方系统对接和信息传递方面,还应用到以下关键技术:

采购订单电子化功能:该功能基于前后端分离的微服务架构进行开发,其中前端采用HTML+jQuery技术进行开发,采用EasyUI架构保证了电子订单前端交互的友好性和流畅性,后端采用了JAVA Spring框架进行开发,使后端程序可以安全流畅进行流转。用户在供应链管理系统创建采购订单并下达后,供应链管理系统采用iText Java在服务器端将订单数据流转化并生成PDF文件,支持多系统间安全传输;

电子化采购订单加盖电子签章:在生成PDF文件后,将订单传递至电子签章平台,电子签章平台为订单PDF文件进行数字签名,确保文件有效性和不可篡改性;电子签章服务调用加密机接口,将文档摘要信息传给加密机,加密机使用数字证书私钥和加密算法对摘要信息进行加密。保证单据在传递过程中保密。

采用软Key的方式在接口中实现校验:签章平台服务器生成一个随机的不重复的token字符串,建立token字符串和对端接口的对应关系表,接口在访问签章平台过程中必须要把token字符串传给电子签章服务器,当服务器接收到这个请求,会把参数中token的值在建立token字符串和接口 对应关系的表中查找,如发现有这个token值,则形成互信,接收移动PDF订单并进行数字签名。采用软Key方式实现系统间互信,在保障业务流转合规、安全的基础上,提升系统易用性。

电子采购订单供应商协同功能:移动供应链系统与华为系统实现采购订单电子化功能,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在创建采购订单后,自动调用签章平台接口,在移动端定义的关键字上盖移动章,电子签章系统同时自动在PDF文件上做数字签;系统通过Webservice SOAP协议,将已经做数字签名的订单转化为BASE64位的字符串,传递至供应商系统,供应商相关系统调用供应商电子签章系统盖电子章,并同时做数字签名;供应商签章系统将盖好章的电子签章文档传递至供应商相关系统;供应商将盖章后订单通过SOAP协议转化为BASE64位文件传递至本公司协同平台;协同平台将电子订单自动回传移动供应链系统,移动供应链系统将文件上传到文件服务器方便用户进行下载。

PDA/手机APP扫码入库:通过PDA/手机APP扫码的方式实现物资上架入库,协同厂商优化到货文档的结构化信息,直接体现物资编码,通过扫描厂商外箱二维码,系统解析物资和数量,完成SCM系统的自动化入库,避免人工点验或上传带来的入库信息失真风险。

四、案例创新经验

(一)理念创新。创新拓展外部协同领域,向价值创造型供应链演进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构建开放、强健的供应链生态网络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如何协同供应商构建安全可靠、敏捷柔性、数字智慧的供应生态,是企业供应商管理面临的新课题。陕西移动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积极落实国家政策要求,践行央企社会责任,发挥产业链的龙头作用,在需求计划、采购订单、产品交付、验收付款等环节与部分供应商(华为、中兴、长飞、烽火等)开展了协同试点工作;拓展供应商深度协同,覆盖全流程业务协同场景,搭建智慧平台,实现端到端在线交互,达成战略合作。实现交易全程在线、电子化交互,打造高效协作、在线互联、融合共赢的产业生态。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供应体验,创新拓展外部协同领域。从共赢走向创赢,逐步由“交易型采购”向“战略生态构建”转型,向价值创造型供应链演进,供应链成熟度从DDVN3.0向4.0演进。

(二)模式创新。打造全程在线、智能操作、自助服务的协同新模式

实现协同模式三大创新:强化典配计划共享,供应计划与施工进度匹配,达到供需动态平衡;订单直达供应商生产线,实现从订单到收货全流程线下转线上;物资一码到底,实现人工手动库内操作到PDA扫码自动库内操作,效率大幅提高;供应商自助发起报账流程,实现文档线上留存防丢失、防代签;逐步形成在线、可视、敏捷的供应链协同体系。

订单无缝连接,履行“零断点”:取消纸件流转和线下签章,供应商共享订单激活、生产、出库、到货信息,需求和采购部门均可以在线查阅订单履行进度,打造 “电商式交易之旅”。

物资一码到底,交付“零差错”:需求、下单、生产、验收到转资,全程一套物料编码传递、一致性自动校验。按工程建设场景灵活选用模块化包装,全面推行扫码出入库。

报账模式创新,交易“零风险”:供应商通过移动协同平台,直接关联电子订单和电子到货证明,自助发起报账,报账进度可视,极大的提高了供应商的回款周期和满意度。

(三)能力创新。提升协同服务能力,改进交易体验

为支撑供应链协同战略落地,提升服务能力,改进交易体验,实现了协同能力四大创新:

制定《供应商协同接口规范》,对齐交易语言、打造数字化底座,统一流程规范和系统接口标准,形成复制推广标准化能力;

构建了协同平台能力,有能力的供应商采取系统对接方式开展协同,其他供应商由移动提供协同平台能力。通过系统对接方式,与华为、中兴、长飞、烽火等战略供应商进行系统对接,树立业界标杆,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

开发了手机安卓版仓库管理软件,解决了专用PDA系统操作复杂,设备升级和使用不友好的问题,库内操作一站式解决,覆盖物资入库、上架、下架、出库、调拨、盘点等库内操作全流程,操作简单、便捷,易于大面积推广。

引进电子签章能力平台,提升交付数字化服务能力,改进供应作业效率和交易体验。并将供应商引入电子签章平台,为供应商应用电子签章能力提供了便利,拓展了增值业务市场,增强了产业链合作粘性。

(四)价值创新。实现双方、多方共赢

以“协同创造价值”为主线,通过数字化变革、上下游生态协同等全新手段,实现双方和多方共赢的目标,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订单协同、交付协同和报账协同,陕西移动实现订单高效、供货快速、物资防呆滞、风险可追溯、仓库高周转、供应全程可视等收益;供应商实现集中备货、减少原料呆滞、提升送货效率、快速获取订单、高效回款等收益;双方实现“交易在线、供应可视、敏捷柔性、安全可靠”的共同收益。

(五)安全管控创新。引入多种电子签章模式,提升了在线交互的安全性

从需求到付款,全流程实现在线交互。订单、付款材料等关键文件无纸化,实现电子签章全覆盖。引入三种电子签章模式:1)授权模式:与供应商签订授权协议,授权移动侧完成双方的电子签章。2)互联模式:系统对接已有电子签章平台的供应商,双方线上完成电子签章。3)简易模式:供应商侧线下完成签章以PDF回传至平台,移动侧线上完成电子签章。

通过与供应商签署电子印章、电子订单的应用协议,使得在线交易的安全性、合法性、有效性得到充分保障。供应商自助报账、实现文档线上留存防丢失、防代签。供应过程效率高、易查询、可追溯、防伪造;印鉴自动验真,企业间交易安全可靠

五、应用效果

供应链协同体系的搭建和落地,覆盖了供应链运作上、中、下游集中统一管理全过程,“信息共享、资源集约、运营高效”。驱动流程模式重构、管理模式变革、系统模式创新与组织协作能力提升,实现供应链管控升级和价值增长,发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一)经济效益

通过供应商深度协同,一方面实现了采购订单、到货证明等关键过程单据的无纸化,减少与供应商的沟通成本,缩短交付周期;跨组织盘活了物资,实现了降低运营成本的目标;另一方面,实现了运营效率的提升,增强了客户服务能力,提高了内外部客户的满意度。使得中国移动“降本增效”和“供应链协同”的战略得以落地生根。

陕西移动层面:

协同收益:实现了采购订单无纸化,节约了纸张和订单邮寄、存储等各项费用,降低了公司运营成本;仓库管理中解放了员工生产力,减少与供应商沟通成本,缩短交付周期。与华为公司供应商协同项目2019-2020年财务收益核算,共支撑营业利润增加(缩短商用周期)3810万元,节约人力成本3050万元,节约其他成本70万元,跨组织盘活物资190万元,总计收益约7120万元。通过优化物资管理流程,呆滞物资实现100%清理,盘活利旧98%;存货报废同比下降45%,呆滞库存累计减少759万元。

效率提升:无线设备每批次请购周期缩短33%,由21天缩短到14天;物资二次开箱调整率下降约40%;仓储整体作业效率提升60%;库存周转率改善50%;通过采购订单无纸化,订单处理周期每单缩短5天;移动侧节约订单录入和盖章工作量近500人天;采购投诉率由3%降低至1%;采购满意度由 85%提升至 93 %。

效益改善:5G二期应用典配占比30%以上;配置核对和录入工作量从2200人天减少到900多人天;减少签章共计约1.5万个。实现了采购全流程简化,从设计到转资,流程环节从37个下降到27个;从需求到支付,采购周期从119天下降到77天;从订单、发货到验收,3次线下流程降低到0次。从需求、采购、生产到仓储,3次翻译降低到0次。

供应商层面:

效率提升:订单处理周期由10天缩短至5天;物流回单周期由3天缩短至1天;付款周期缩短3天;到货证明平均每单办理时长缩短65%。供应商侧节约订单签字工作量60人天。

效益改善:紧急订单率下降至10%以下;全年区域经理到货证明办理工作量减少45%;全年人员出差频次减少600余次。

(二)社会效益

通过供应商深度协同,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供应商合作意愿,扩大寻源范围,增强竞争性;同时增加了企业粘性,提升了供应链的整体安全性。在践行做“最容易合作的企业”方面发挥了极高的战略价值。

通过与供应商线上协同,将整个物流操作的关键环节进行全流程电子化贯通,提高了从下单到收货的合规性管控能力;通过电子验签进行订单防伪,降低了订单被篡改的风险;联合财务、法务、计划、工建、物流、采购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协同方案的保障机制和相关规范,从多个维度提高了合规保障及风险控制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了供应链的整体安全性,在营造廉洁诚信的交易环境和保护国有资产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环境效益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节水、节电、节约纸张、木材和减少碳排放量等方面成效显著。2019-2020年,陕西移动供应商协同项目的实施,共节约纸张3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3吨,节约木材约27.8吨,节约生产用水约2973吨,节约用电约9158千瓦时,在营造绿色环保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六、推广价值

通过两年多的协同推进,各供应商合作伙伴与陕西移动双方都在协同的规模、流程、内容、系统平台等方面持续深化,在提升供应效率、缩短供货周期、拉通信息系统、交易电子化、配置和编码标准化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各供应商的订单流转周期大幅缩短,能够大范围的实现按需排产,减少了原材料的呆滞和无效备货,降低了人工处理成本和交易沟通成本,提高了供应交付效率,大幅压缩了回款周期,实现降本增效,从而持续获得产业链的竞争优势。陕西移动的供应商协同实践不但在通信领域树立了标杆,同时也为其他领域开展供应商深度协同,打造融合共赢的供应链协同生态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从推广范围层面:通过复制成功经验,一方面推广至外部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可以为通信行业其他运营商甚至其他领域大中企业提供系统协同实践参考,提升整个通信运营领域和其他各行业领域的管理效能和供应链发展水平。

外部合作伙伴:通过复制系统功能,扩展信息系统协同范围,覆盖全部供应商及施工单位,最大程度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益。

兄弟公司及其他通信运营商:由于本系统开发成熟,标准化程度高,可以推广至兄弟公司直接使用,促进兄弟公司供应链水平全面提升;同时,由于各大通信运营商的供应链发展模式和阶段基本处于比较接近的水平,因此对其他通信运营商开展供应商协同也有非常强的借鉴作用。

从推广价值层面:成熟的解决方案和可观的协同效益,可以向各行各业大力推广,形成供应链协同生态圈,进一步提升国家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益和安全性。

系统方案成熟:统一的流程、规范、接口和模块化架构,提供了成熟的解决方案,可以快速复制,同时支持个性化扩展需求。

协同效益可观:供应链深度协同创造的经济、运营和社会效益,为公司在“降本增效”、做“最容易合作的企业”和践行社会责任方面均发挥极大的价值和正向牵引作用,有极强的推广价值。

基于上述综合情况分析,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具备信息化基础的企业都可以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凝聚共识,齐心协力,以“统一标准,构建融合共赢的协同体系,打造高效协作、在线互联、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为协同总目标,以端到端全流程贯通、深度业务协同为基础,以打造供应链协同智慧平台为关键,以融合创新、战略协同为动力,夯实供应商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深化供应商深度协同能力,构建融合共赢的产业生态,共同推动企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发展。


首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