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4 09:52:48 中国交通新闻网

“建议国家进一步通过产业项目的方式提供政策支持,促进高原铁路新能源装备适应性提升,推动铁路新能源装备行业服务能力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张格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全国两会,他继续就推进高原铁路新能源施工装备研发应用提出建议。
去年全国两会,张格明提出“关于高原铁路工程建设中新能源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的提案,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积极回应,国铁集团也组织多家单位全力推进新能源装备研发应用。截至2023年年底,共有230余套新研发的新能源工程装备进行了试点应用。
在对试点应用进行跟踪调研时,张格明发现当前新能源工程装备的性能及工程适应性还存在不足,研发投入大、采购成本高、工程配套基础设施薄弱、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仍制约其规模化应用。
“从我们的调研来看,急需出台标准规范的是这些工程装备的动力电池。”张格明认为,目前工程装备的动力模块百花齐放,但缺少规范动力电池应用、充放电设施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
“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尽快起草这方面的技术标准,统一建设配置动力电池的充放电基础设施,而不是针对不同型号建设多个,这样可以减少配套设备设施的建设投入,同时也能为后续工程应用带来便利。”张格明表示。
作为铁路地震预警领域的专家,过去一年里,张格明带领团队基于地震预警系统投用后积累的大量数据,开展了地震预警新算法研究。他所在的项目团队还联合中国地震局相关单位,共同开展了多源地震预警信息的联合预警方法研究,以进一步提升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
基于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在西部部分山区覆盖薄弱,交通廊道范围内一些国家级重大基础设施面临较严重的地震安全风险的问题,张格明建议进一步补强国家地震预警能力,为交通廊道中重大工程基础设施的安全防范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我国重大工程抗震韧性。
作为铁路科技工作者,张格明表示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我国铁路高质量发展。
每日 推荐
- 构建“数字链接”助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的零浩探索
- 交通运输部:到2025年底,新制发及换发道路运输证照全部实现电子化
- 2024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智出行馆
- 【浙江】构建“两枢两特一专”国际货运机场体系
- 公共资源交易行业垂类大模型诞生,AI加速企业采购智能化进程
- 十五项举措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 水运设施网络将进一步优化
- 全国首个 “无人机+北斗”低空综合服务中心在湖南株洲常态化运营
- 【天津】海关实施进口汽车上线检测“随卸随检”新模式
- 发展新能源、开拓新航线、共享新机遇 多领域乘势而上高质量发展“成色”足
- 2024年7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
- 国家邮政局:202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000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