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PMI指数 > 分析结果 > 正文

11月CFLP中国制造业PMI与上月持平,为54.1%

发布时间:2005-12-01 10:43:28 科技信息部

2005年1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 PMI指数与上月持平,为54.1%,主要指标均保持平稳态势,表明制造业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提高。购进价格指数滑入50%以下,为全年最低点,值得关注。CFLP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的建立得到了香港利丰集团大力支持,该集团并负责英文版PMI的编制。 11月份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比上月略有降低,分别为58.8%和58%,尽管近三个月呈现小幅回落态势,但仍然远高于50%的临界点,显示了稳定增长势头。出口订单指数达到57.6%,呈现6个月的高点。从业经营人员、原材料库存指数均比上月增长。购进价格指数降为47.9%,是今年以来的最低点。原材料及能源类企业PMI再次滑落到50%以下。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11月份的PMI指数表明中国经济较高水平稳定增长的态势更为明显,企业对市场继续保持较强信心。与此同时,重化工业开始出现过剩现象,与其他行业一样,也开始进入市场调节下的结构调整升级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出口订单的增加,可能预示着面临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形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其他产品出口,仍然有较好的国际市场前景,预示着未来出口仍然有可能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11月份生产指数为58.8%,显示了制造业生产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报告生产比上月增长的企业超过三分之一,下降的企业比例不足18%。原材料能源类指数降低到50%以下,仅为48%,而中间品、生活消费品类、生产用制成品企业均达到了60%以上的高水平。 11月份新订单指数比上月略降,为58%,显示了需求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两极分化比较严重,11个行业超过60%,显示了旺盛的需求态势;但有3个行业新订单指数仍低于50%。出口订单指数为57.6%, 呈现六个月以来的最高点,显示劳动密集型等产品有较好的国际市场前景。 11月份积压订单指数为48.1%,继续处于50%的临界点以下,延续了前几个月部分生产能力的过剩导致积压订单减少的趋势。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4.8%,是今年以来第二个低点。只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等3个行业指数超过50%,其他17个行业该指数均低于50%。采购量指数为55.6%,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市场需求上升和生产的增长以及原材料价格处于相对低的水平,加上年底生产扩大的预期均导致企业加大采购活动。进口指数为51.7%,仍保持在50%以上。其中,以服装鞋帽和电子通信行业为首的8个行业该指数高于50%,而另外12个行业进口指数低于50%。购进价格指数为47.9%,比上月回落较大,为今年以来的最低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6.4%,比上月略升。除了食品、饮料等4个行业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外,其余16个行业均在50%以下。 11月份从业人员指数为50.9%,比上月略增,但超过87%以上的厂商报告说从业人数保持不变。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11月份为52.4%,为今年的最高点。近期运输压力有所缓解,可能是供应商配送时间加快、供应前置期缩短的原因之一。表 11月制造业PMI指标 (%)指标 调整后指数 比上月 PMI 54.1 持平生产量 58.8 下降新订单 58 下降出口订单 57.6 上升积压订单 48.1 下降产成品库存 44.8 下降采购量 55.6 下降进口 51.7 下降购进价格 47.9 下降原材料库存 46.4 上升从业人员 50.9 上升供应商配送时间 52.4 上升

相关阅读

首页
Baidu
map